婦產科專科醫師  盧凡
mailto:lu.farn@obgyn.net
mailto:lufarn@email.gcn.net.tw
http://www.obgyn.net/country/i-bios/lu.htm
http://www.obgyn.net/country/taiwan/taiwan.htm

產前檢查簡介:

    許多人認為產前檢查是一件相當簡單可有可無工作,對產前檢查的認
知仍然停留在「聽胎心音」,「驗尿」與「量血壓」的範疇。但是就國家
名譽與民族大義而言,產前檢查的普及率是世界衛生組織評鑑各個國家醫
療水準的指標;就個人健康規劃與實際利益而言,產前檢查除了可以保障
孕婦與胎兒的福祉之外,更可以提供健康管理的生涯規劃。雖然即將進入
二十一世紀,中國女性仍然持有傳統保守心態,敬婦產科而遠之,然而,
絕大部分的婦女都願意在懷孕期間接受產前檢查,所以產前檢查提供了一
個「醫師孕婦」定期接觸的機會,能夠直接而詳細地提供醫療訊息,產前
檢查的資料與結果,也是個人對於健康生涯規劃與管理的另一個重要依據。
許多產前檢查的項目,不僅只是提供本次懷孕的數據,更希望可以養成良
好的預防保健習慣,喚起一般大眾對產前檢查的注意,並且能將公共衛生
的措施具體呈現。舉例而言,在產前檢查時接受的子宮頸抹片,有癌症預
防的作用;妊娠糖尿病的篩檢同時還可以預測中老年時糖尿病的發病機率;
至於一些遺傳諮詢與先天異常的篩檢,更提供了我們下一代的優生保證。
根據統計,在台灣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孕婦接受過產前檢查,但是只有百分
之六十五的孕婦,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接受過抽血檢驗,也就是說,約有百
分之三十五的孕婦,未能掌握早期篩檢的機會,往往喪失了早期治療的機
會。在目前量少質精的生產趨勢之下,如何能夠提供「高品質的產前檢查」,
達到「高品質的週產期照護」與「健康管理的生涯規劃」,是醫療服務的
提供者與接受者,二者皆不可忽視的課題。以下依照產前檢查的項目,提
供實際驗證的資料:

01  事前的準備工作

    第一次產檢的最佳時機是在懷孕六至八週左右,因為此時通常可以根
據「最後一次月經日期」與「超音波檢查」校正懷孕週數與預產期,確認
妊娠囊的位置,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。第一次產檢通常比較容易緊張,但
是內心又充滿著疑問,身體的不適症狀也多,所以建議將目前不適症狀與
各種問題,先行寫好在筆記本或小抄上,逐條詢問,以免因為緊張慌亂或
限於時間,忘了發問空手而回。如果自己先前有特殊醫療紀錄與服用藥物,
最好也能預先備妥資料,提供醫師參考。對於各項檢查,應詳細詢問醫師
務求瞭解。同時,接受各項檢查後,應請醫師將檢查結果填寫於孕婦健康
手冊上,如此才能「行遍天下」,避免緊急情況時醫療記錄不明,需接受
重複檢查,甚至延誤病情。

02  病史詢問:鑑別是否屬於「高危險妊娠」。
 
    第一次的產前檢查,最重要的是就是「病史詢問」以鑑別是否屬於「
高危險妊娠」,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諮詢與檢驗,所謂「知己知彼」,如
果能夠讓醫師更能瞭解您的狀況,就已經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了!

‧內科病史:如高血壓,糖尿病,心臟病,肝病,肺病,甲狀腺等等。
‧外科病史:手術病史,外傷狀況,復原情形等等。
‧產科病史:如孕次產次,前次懷孕狀況,生產情形,產後恢復等等。
‧婦科病史:手術,疾病,傳染病,先前避孕方法,不孕症與懷孕方法等等。
‧藥物使用:懷孕前後使用何種藥物及目前使用情形。
‧免疫狀況:德國麻疹,水痘,過敏病史等等。
‧家族疾病與遺傳病史:唐氏症,血友病,地中海型貧血等等。
‧營養狀況:特殊飲食習慣。
‧行為習慣:吸煙,喝酒,藥物成癮等等。
‧社會經濟:婚姻狀況,家庭問題,經濟狀況,工作環境等等。
‧目前懷孕情形:噁心,嘔吐,頭痛,水腫,出血,腹痛等等。 

03  妊娠週數的校正:

    妊娠週數的校正,對於日後許多產科疾病的判斷常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常見的校正方法可以利用「最後一次月經日期」,「基礎體溫」,「驗孕
日期」,「骨盆腔檢查」與「超音波檢查」(妊娠八至十二週的頭臀徑與
妊娠十六至二十四週的頂骨間距)等等。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:妊娠
週數校正方法的準確性以早期懷孕為佳,妊娠後期雖仍可藉助超音波檢查
得到相當不錯的準確性,但是週數越大誤差也就相對增加,與其日後苦心
追溯,不如即早確定。

04  身體檢查:

    這是初次產檢的另一個重頭戲,但是通常都被醫師與孕婦所忽略,具
體事項可由「孕婦健康手冊」關於身體檢查的那一頁常保持空白足資證明。
當然醫師門診人數眾多時間有限是其中一個因素,但是病人的意願與看法,
往往拒絕骨盆腔檢查,也多少影響身體檢查的完整性。前一陣子有位在新
竹科學園區工作的早期懷孕孕婦,因為持續陰道出血,經多家醫院診斷為
「先兆性流產」,服用大量的安胎藥物但是效果仍然不彰,心情鬱卒,緊
張兮兮,甚至辦理「留職停薪」準備長期抗戰,結果經過骨盆腔檢查發現
只是子宮頸息肉在作怪,經門診處理就解決問題!其他科的醫師不做身體
檢查時常被認為看診草率,但是不做陰道內診的婦產科醫師卻常被口耳相
傳,稱頌不已,有些無奈!其實骨盆腔檢查也只是身體檢查的一部份,應
以平常心視之,何況骨盆腔檢查費時費事,一位願意幫您檢查的婦產科醫
師,相信一定是一位仔細的醫師。

‧骨盆腔檢查:初診時應檢查外陰部,陰道,子宮頸,子宮與卵巢,接近
  預產期時應重複檢查,除可發現一些超音波無法發現的異常之外,對於
  骨盆腔大小,子宮頸成熟度,胎位高度的評估都有相當的幫助。
‧其他身體檢查包括:心臟聽診,乳房檢查,腹部觸診,甲狀腺檢查等等。

05  子宮頸抹片

   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之首位元兇,台灣婦女罹患子宮頸癌
發生率也名列世界前茅。子宮頸癌的防治主要藉助於子宮頸抹片檢查,以
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癒,但是台灣的婦女僅有百分之二十三接受過子宮
頸抹片,一方面是因為「認知差異」,許多人認為懷孕時不可接受抹片檢
查;另一方面是因為「知易行難」,「六分鐘護一生」的廣告詞句早已琅
琅入口,但是真正接受檢查時,仍須婦產科醫師苦口婆心地勸告。其實產
檢是施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最佳時機,甚至連小氣的健保局都把子宮頸抹
片列入孕婦健康手冊項目,因為懷孕時子宮頸接受大量賀爾蒙的刺激,會
使原本內縮於子宮頸內口的細胞外翻出來,抹片取樣時較易取得足夠的標
本,方便盼讀。衷心建議每人每年或每次懷孕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,
建立良好的健康慣,規劃健康生涯,早日去除這個不光榮的「台灣第一」。

06  血液常規檢查

    妊娠初期接受血液常規篩檢的目的主要在於檢查有無「缺鐵性貧血」
或「海洋性貧血」。若為缺鐵性貧血應適量補充鐵劑,若為海洋性貧血應
接受適當的諮詢,也就是說,若「平均紅血球體積」若小於80%,應先排除
缺鐵性貧血的可能,先生應同時抽血檢驗,若夫妻都小於80%,應進一步諮
詢。
    海洋性型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的單基因疾病,也就是因為染色體上的
某段基因變異所造成的疾病,分為α與β兩種。台灣地區的海洋性貧血帶
因率約為百分之六左右,其中α型的帶因率為4.5%,β型的帶因率為1.5%。
血紅素是由四個血紅蛋白鏈所構成,包括兩個α鏈與兩個β鏈,每一種血
紅蛋白鏈都有其相對的血紅蛋白基因來製造。α基因位於第十六號染色體
的短臂上,β基因位於第十一號染色體的短臂上,α型海洋性貧血是由基
因缺損所致,β型海洋性貧血是由基因突變導致。所以α與β型海洋性貧
血是獨立遺傳的,有的人可能同時遺傳到兩型海洋性貧血。夫妻若為同型
海洋性貧血帶因者,其後代有二分之一機會成為帶因者,四分之一的機會
成為重型海洋性貧血,四分之一的機會為正常。孕婦若懷有重型α型海洋
性貧血的胎兒,在懷孕中期後會出現胎兒水腫,胎死腹中,或週產期的胎
兒死亡,孕婦本身則容易出現高血壓,子癲前症,子癲症,產前或產後出
血等併發症。孕婦若懷有重型β型海洋性貧血的胎兒,在子宮時期內並無
異常症狀,但出生後數個月則逐漸出現貧血,需依賴長期輸血或骨髓移植
以延續生命。
    血液常規檢查在初次產檢時與第三妊娠期各檢查一次,預防貧血的影
響。而血小板的檢查在排除「血小板減少紫斑症」與其他凝血疾病的可能。
血型與Rh因子是用來篩檢同族免疫疾病。

07  血壓檢查

    這是傳統的產檢項目,但是重要性歷久不衰,懷孕時期因為血管阻力
減少,所以血壓略降,因而懷孕時期的高血壓的判斷標準與一般未懷孕時
期不同,懷孕期間若收縮壓超過一百三十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九十毫米
汞柱,表示有高血壓的可能,需要嚴密監測。引起懷孕期間血壓上昇的常
見原因有:妊娠高血壓,甲狀腺疾病,免疫疾病,腎臟疾病,腎上腺疾病
或者原本即有慢性高血壓等等。值得一提的是:有些孕婦剛抵門診便急忙
測量血壓,往往血壓過高,引發虛驚,建議平心靜氣休息一陣後再度測量,
同時為避免所謂「白袍高血壓」的機率,必要時可以在家定時測量血壓並
予記錄,門診時交由醫護人員判讀。

08  尿液常規檢查

    尿液常規檢查目的主要有三:持續性的尿糖增高應提早接受葡萄糖耐
量性試驗;尿蛋白在偵測有無急慢性腎臟疾病,子癲前症與子癲症;顯微
鏡檢用來偵測是否有細菌感染。

09 梅毒血清試驗與愛滋病篩檢

    在初次產檢時與第三妊娠期各檢查一次。愛滋病篩檢目前健保局尚未
給付。

10  德國麻疹抗體:

    「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」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,主要是因為在懷孕
的前三個月,特別是懷孕前六週若母親罹患德國麻疹,導致新生兒感染的
機率約有百分之五十,這些先天畸形包括:先天性白內障,青光眼,先天
性心臟病,聽力障礙,小頭症,脾臟腫大,黃疸與智能不足等等。德國麻
疹抗體篩檢主要在檢查孕婦有無德國麻疹免疫力,最好在懷孕前或早期懷
孕得知結果。無免疫力者應在懷孕前三個月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,同時
避免接觸類似感冒症狀的患者,避免傳染,因為德國麻疹的初期症狀與感
冒類似;在產後應儘快注射疫苗。但是目前依據健保局的規定在懷孕二十
八週後方才檢查,與醫界的看法略有不同。另有一點值得討論的是:注射
德國麻疹疫苗目前並無導致胎兒畸形的證據,如果在懷孕前六個月內曾經
接種此疫苗者,並不需要因此而終止懷孕。

11  超音波檢查

    超音波的暢行,使得近代週產期照護有著絕大的進步,對於妊娠週數
的確定,妊娠資料的獲得,胎數,胎心,胎位,胎盤,羊水,預估體重等
等都能獲致令人滿意的結果。超音波是一種安全無侵襲性的檢測裝置,對
胎兒健康並無影響。一般建議應於妊娠的第一期,第二期與第三期至少各
接受一次的常規超音波檢查,但是遺憾的是,全民健保僅提供懷孕十六週
左右的一次免付費超音波檢查。懷孕初期可用來確認胎數與週數;先天異
常的篩檢建議於妊娠十六週至二十二週實施,也就是所謂的「高層次超音
波」檢查;胎兒生長的評估可在妊娠三十二週至三十六週施行。
    超音波檢查另外可以提供胎兒健康的監測,包括:生物物理資料:
羊水量,胎兒運動,肌肉張力,呼吸運動及胎心加速檢查等五項資料,可
評估胎兒健康狀況。杜卜勒血流測定:提供子宮動脈,臍動脈,下腔動
脈,內頸動脈,腎動脈,腦內循環與胎盤血流等測定。臍帶採血術:晚
期迅速得知胎兒染色體結果與動脈血氧分析資料。羊膜穿刺術:抽取羊
水測定胎兒染色體,肺泡成熟度,細菌培養,胎便染色,對於羊水過少的
孕婦,有時還可以實施羊水灌注術。
    超音波是一項十分便利與安全的檢查,尤其目前使用高解析度彩色超
音波後,影像品質與準確程度也都有一定的水準,但是超音波畢竟不是肉
眼,也不是磅秤,所謂「人心隔肚皮」,何況隔者母親與嬰兒兩層肚皮,
依據影像診斷,難免有所誤差,所以必須牢記:「超音波檢查不能排除所
有的胎兒異常!」

12  母血篩檢唐氏症

    正常人的細胞中有四十六個染色體,其中含兩個「性染色體」,如XX
或XY,另外的四十四個染色體配對形成二十二對的「體染色體」。第二十
一對染色體是體內最小的染色體,佔所有DNA的1.5%,約含1500個基因。 
所謂的「唐氏症」(Down's syndrome; Trisomy 21),就是多出一個第二
十一對的染色體,也就是說是有三個第二十一對的染色體。唐氏症的自然
發生率約千分之一,其中因為染色體不分離而導致唐氏症的發生率依母親
年齡上昇而隨之上揚。約百分之二十的唐氏症是由三十四歲以上的母親所
生,大部份(80%)是由三十四歲以下的母親所生。一般而言,在滿三十五
歲的年齡層的孕婦懷有唐氏症的機率為1/365。
    為加強低齡產婦生下唐氏症的篩檢能力,目前建議於妊娠十六至十八
週時接受母血篩檢,包括「游離貝它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」(free β-
hCG)與「胎兒甲型球蛋白」(AFP),經電腦校正(包括年齡,體重,身
高,妊娠週數,有無糖尿病,是否為雙胞胎等)並計算唐氏症與神經管缺
損之機率。

‧受檢的孕婦之篩檢結果其機率大於1/270時視如陽性。
‧陰性:小於1/270,定期產檢。
‧陽性:接受超音波檢查以確定妊娠週數並尋找可能異常,若週數不對,
  則於正確週數時覆檢;若週數正確,應接受遺傳諮詢,並建議施行羊膜
  穿刺術。
  
    值得一提的是:母血篩檢唐氏症的偵測率約為百分之六十左右,偽陽性
率約為百分之五左右,所以即使唐氏症篩檢正常,並不能保證胎兒是完全正
常的。另外,這種方法是針對低齡低危險產婦所提供的篩檢,高齡產婦仍應
於妊娠第十六至十八週接受羊膜腔穿刺進行染色體檢查,年齡小於三十四歲
或無其他危險因素者,建議接受母血之篩檢。

13  B型肝炎

    中國人以前被稱為「東亞病夫」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B型肝炎的帶原率
偏高,台灣目前孕婦B型肝炎的帶原率約為百分之十五,其中HBe抗原陽性
比率佔百分之四左右,在台灣實施B型肝炎疫苗與免疫蛋白注射之前,垂直
感染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,在實施疫苗防治之後,垂直感染的比率下
降至百分之四左右,這種成功的防疫政策,舉世矚目,也是另一種值得驕
傲的「台灣經驗」。

垂直感染比率          HBsAg(+) HBeAg(-)  HBsAg(+) HBeAg(+)
--------------------  -----------------  -----------------
無預防注射                  10-21%            86-96%
免疫球蛋白+疫苗注射          3-4%              3.5%

    目前B型肝炎抗原檢查建議於妊娠二十八週左右實施,若HBs抗原與
HBe抗原皆為陽性者,新生兒應於產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;
若僅有HBs抗原陽性者,新生兒比照雙陰性者,僅需注射疫苗。但是不論
母親帶原與否,皆不影響母乳哺育,因為哺育母乳並不會增加新生兒感
染B型肝炎的機率。

14  妊娠糖尿病篩檢 - 葡萄糖耐量性試驗

    一般而言,凡是在懷孕期間發現的糖尿病稱之為「妊娠糖尿病」,約
有百分之一至三的孕婦可能會被診斷有「妊娠糖尿病」。發生原因如下:
原來即有糖尿病。妊娠本身的「促糖尿病生成性」:人類胎盤激乳素
會對抗胰島素的作用;胎盤的胰島素分解素有分解胰島素的作用;懷孕時
所分泌的大量女性賀爾蒙,黃體素與腎上腺皮質素會加強體內對胰島素的
抵抗力,導致血糖上昇。
    一般孕婦建議於二十四至二十八週時接受檢查,具下列因子者應提早
檢查:前胎糖尿病病史;家族有糖尿病病史;曾產下嬰兒體重超過4000公
克;曾產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嬰兒;反覆性流產病史;肥胖;持續性陰道念
珠球菌感染;尿糖過高;羊水過多或預估胎兒體重過重者。
    妊娠糖尿病對母親可能造成「糖尿病酮酸血症」或「高血糖高滲性非
酮酸性糖尿病昏迷」,另外,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十年內約有百分之五十
變成糖尿病,所以產後仍應定期篩檢。妊娠糖尿病對嬰兒與新生兒的影響
包括:低血糖;巨嬰症;呼吸窘迫症候群;低血鈣;低血鎂;黃疸;生產
傷害;胎死腹中;腦性麻痺與痙攣發作的比率增加等等。
    「葡萄糖耐量性試驗」是一種「篩檢」與「診斷」妊娠性糖尿病的方
法。分為二種,所謂「五十公克口服葡萄糖耐量性試驗」是屬於「篩檢」
的方法,也就是口服五十公克葡萄糖,然後抽血檢測一小時後的血漿血糖
值。若血漿血糖值超過140mg%,便表示陽性反應,此時應即接受「一百公
克口服葡萄糖耐量性試驗」,以確定是否有妊娠糖尿病,約有百分之十八
的孕婦會在篩檢時呈現陽性反應。所謂「一百公克口服葡萄糖耐量性試」,
就是先檢測空腹血漿血糖,然後口服一百公克的葡萄糖,分別檢測服用糖
水後一小時、二小時及三小時的血漿血糖值。標準判定值分別為:空腹血
糖低於105mg%,一小時血糖低於190mg%,二小時血糖低於165mg%,三小時
血糖低於145mg%。若任兩項血漿血糖值高於標準,則表示罹患「妊娠糖尿
病」,約有百分之三的孕婦會罹患「妊娠糖尿病」,此時應開始接受飲食
控制,必要時接受胰島素注射,嚴格控制血糖,以確保母體與胎兒健康,
避免併發症。

15  新生兒的致命殺手 - B族鏈球菌感染

    常常於報紙上可以發現類似報導:某女士之子,出生時狀況良好,但
產後一天突然發生呼吸急促與全身發紫等症狀,經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,
後經血液培養證實為「B族鏈球菌」感染,但因為診斷太晚與治療無效而
導致不幸。B族鏈球菌常常於孕婦的生殖泌尿道中可以發現,約有百分之
五至二十五的孕婦,可以在陰道的分泌物中發現有B族鏈球菌的帶原,這
些孕婦所產下的新生兒約有一半的比率也會形成帶原狀態,但其中只有百
分之一至二會發生臨床症狀,雖然比率不高,但一旦發生常常造成悲劇收
場,並且容易釀成醫療糾紛。通常B族鏈球菌的感染可以分為「早發性」
與「遲發性」兩種發生型態。早發性感染常於出生之後隨即發病,以「垂
直感染」為主要原因,也就是由母親子宮內獲致感染,造成的疾病為敗血
症,肺炎或腦膜炎,比較常見的是呼吸道方面的症狀,如呼吸急促,呼吸
暫停,全身發紫等等,常常會與呼吸窘迫症候群混淆。遲發性感染常發生
於生產一週之後,以「水平感染」為主要原因,常常是因為不潔的手而導
致間接性的感染。
    到底哪些孕婦是所謂的B族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群?一般包括有:早
產,破水過久,不足月早期破水,分娩時有發燒症狀,前一胎有B族鏈球
菌感染或是產前檢查時發現有B族鏈球菌的菌尿症等等。這些高危險群的
孕婦,在待產過程中,通常都建議使用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,以減少新生
兒發病的機率。以前對於預防B族鏈球菌的感染,通常是建議在懷孕二十
六至二十八週時接受細菌培養,然後決定是否接受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,
但是即使接受了這種預防治療,仍然有三分之二的孕婦在待產時可以培養
出B族鏈球菌,所以目前建議的方式是:所有「可能」的高危險孕婦在待
產時都需接受快速的B族鏈球菌抗原測試,這種檢驗方式可以在三十分鐘
之內發出報告,可以即時偵測出帶原孕婦,並決定孕婦是否需要預防性的
抗生素治療。由於新生兒的B族鏈球菌感染常在出生第一天就發病,所以
在嬰兒出生前就加以預防,是一種可行且合乎邏輯的方法,根據最近「新
英格蘭醫學期刊」的報導,對於高危險孕婦施以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,可
以明顯有效的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比率。雖然如此,若孕婦有藥物過敏或細
菌有抗藥性,這種預防的方式還是有失敗的可能,所以對於高危險的孕婦
與新生兒,仍須提高警覺,隨時小心。

只有全面接受高品質的產前檢查,才能提供下一代健康的優生保證。祝您
產檢順利,生產平安!